甘露慈善基金會
www.amrita.org.hk

  • 首頁
  • 甘露身
    • 傳承
    • 三乘大樂林
  • 甘露語
  • 甘露意
    • 上師開示
    • 隨想
  • 福田計劃
    • 福田計劃
    • 僧侶生活資助及教育計劃
  • 最新消息
  • 甘露活動
  • 聯絡我們
  • 聯絡我們

『三乘大樂林』簡介

『三乘大樂林』歷多年的籌備,於2010年10月3日在尊貴的創古仁波切及不丹郡主及一眾貴賓主禮下正式舉行開光大典。

 

『三乘大樂林』之緣起及大寶法王親自命名

十多年前,上師到訪不丹東部偏遠的巴桑,一天傍晚,幾位當地長者拜見上師,老人們請求上師在當地修建寺院,以當時的處境來看,可以說是難以想像的事情,但在仁波切全心全意的帶領下,籌建的基礎逐漸展開,有感因緣成熟,仁波切於二零零四民四月二十一日親赴印度,謁見大寶法王,說出在不丹修建寺院的願望,得到法王的鼓勵與加持,賜名Karma Thegsum Dechen Ling - 中譯『三乘大樂林』,並送贈加達給仁波切,祝福他未來在噶舉傳承法脈和佛行事業,成為三乘大樂林的殊勝緣起。

 

『三乘大樂林』之工程回顧

『三乘大樂林』亦於二零零四年四月二十九日正式動土施工,為祈求消除各種障礙,成就寺廟圓滿建成,仁波切在寺院附近興建了一座樓高三層之『尊勝舍利塔』,並於二零零六年五月二十九日舉行開光典禮;過去數年,仁波切全心全意將『三乘大樂林』的籃圖實現,將道路修建,儲水系統、電纜鋪設,植樹綠化,建材選料,木材風化,大殿設計,樑柱雕刻,舍利塔築成以至僧侶宿舍等建造計劃逐一圓滿落成。

 

『三乘大樂林』之建築特色

一般來說,寺院多以混凝土建築為主,而『三乘大樂林』則體現不丹傳統藝術,選擇以木刻結構為主。大雄寶殿所有木材都是由上師實地親自選取,務求木質上乘,並經過一年時間的風化,以達最佳效果,設計巧奪天工,深具不丹傳統風格,手藝高超的匠工以人工雕出大明咒及大寶法王心咒於各樑柱之上;門窗則雕有吉祥圖案,精美絕倫,僧舍則圍繞大殿而建,提供了數百名僧人的安居之所,給他們一個更好的修行環境。『三乘大樂林』如西藏、不丹等地之寺廟一樣,集藝術、文化及宗教傳統三體合一。『三乘大樂林』取材之精,造工之細,風格之鮮明,得到不丹各界人士好評。

 

大寶法王親自加持主殿三尊大佛的設計

務求主殿三尊大佛的莊嚴圓滿,負責設計的不丹最著名藝術家噶瑪樂本,於二零零七年四月十八日帶著三尊佛像的初版親往印度拜見法王,為期九天,三尊佛像的初版一直安放於法王住處,得到殊勝加持,同時法王也就三尊佛像的造型給予了寶貴的開示,他對蓮師的不丹造型尤其贊許,釋迦0尼佛的造型,法王建議以印度菩提迦耶的釋迦像為參考,最特別的是第八世大寶法王的造型,乃遵照第八世大寶法王自塑的造像為藍本。殿內三尊大佛(其中釋迦佛約三層樓高,另兩尊兩層樓高) 均鋪以足金。殿內其他佛像如觀音菩薩、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藥師佛、金剛薩埵、千手觀音、綠度母、普巴金剛、蓮師、不丹國師、蓮花林及多聞天王各高六呎,法相莊嚴,見者恭敬心油生。

 

大殿內之精美壁畫揉合西藏、古印度和中國的畫風

壁畫的歷史沿於西藏一千多年前,當時的寺廟為了使內殿莊嚴美觀,在寺內的之牆壁上繪製精巧圖畫。『三乘大樂林』大雄寶殿內之精美壁畫,均由畫師精心繪製,壁畫包括金剛總持,眾傳承祖師:帝洛巴大師、那洛巴大師、馬爾巴大師、密勒日巴大師、第一世、第三世、第八世和第十六世噶瑪巴大寶法王、不丹國師、蓮花林畫像等,大殿天花繪製壇城共三十五副,幾乎包括所有的噶瑪噶舉的壇城,繪工精美,製作嚴謹。西藏唐卡有幾種不同畫派,『三乘大樂林』是不丹唯一採用噶瑪噶舉獨特繪法,結合了西藏、古印度和中國的畫風,第十世大寶法王法界金剛很多作品都是以此種畫風來表現。『三乘大樂林』的壁畫以比畫風繪製,是目前不丹首次採用此種風格的寺院。

 

『三乘大樂林』壇城壁畫簡介

壇城又名曼陀羅,是佛淨土的意思,在『三乘大樂林』之精美壇城壁畫共三十副,各本尊壇城分別為: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彌勒菩薩、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大勢至菩薩、虛空菩薩、地藏菩薩、除蓋障菩薩、時輪金剛、蓮花生大士、金剛不動佛、二臂紅觀音、四臂紅觀音、金剛亥母、勝樂金剛、金剛薩埵、五路財神、綠度母、長壽佛、五方佛、白渡母、千手千眼觀音、咕嚕咕咧佛母、阿彌陀佛、普巴金剛、文武百尊、大白傘蓋佛母、馬頭明王、二臂大黑天。

 

50呎高的噶舉傳承皈依境唐卡

『唐卡』是藏語,是一種卷軸畫,作修行觀想或弘法之用。為了將噶舉傳承的佛行事業廣為弘揚,仁波切在尼泊爾恭製一副高、寬各50呎的噶舉傳承皈依境唐卡,製作經年,是當今世上獨一無二的巨幅噶舉傳承皈依境,並以手工刺绣,藝術價值非凡,此唐卡將每年舉行西藏習俗的『曬佛節』展示,將曬大佛與頂禮皈依境融二為一。

 

圍繞寺院如來八塔共三十二座

圍繞寺院二如來八塔共三十二座,佛塔、亦名浮圖,源自印度。如來八塔代表佛陀一生八大事蹟,守護寺院佛塔既代表佛身,也表佛之三身、三界(塔瓶表欲界、塔頸表色界、其上表無色界) 及五大(地、水、火、風及空五大元素) 。在佛塔中的部份,安奉聖者舍利,經書及各種吉祥物,以令供養、繞塔及頂禮積集不可思議的功德。

 

培養僧材

經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為了續佛慧命,紹隆佛種,仁波切積極栽培未來的弘法僧材。至今已有79名小喇嘛在不丹的「三乘大樂林」接受嚴謹的傳統學習。這些小喇嘛年齡從5歲到18歲,大部份來自當地貧苦家庭,其中更有一些是失卻父母的孤兒。

仁波切對這些小喇嘛悲心懇切,栽培護愛,目前已聘請三位老師每日悉心教導,而仁波切每次回到寺廟時,百忙中都會親自為他們上課講授,並親自制定他們每日及每月之修學功課。

負責教導小喇嘛的老師共有三位:

  1. WANGGYAL LAMA 他是一位曾在錫金隆德寺閉關3年的喇嘛。主要負責每日領眾誦經修法,並為當地駐區的居民提供佛法的協助。 
  2. KHENPO KARMA GYATSO LAMA 仁波切每回到寺廟時,都會親自教導小喇嘛們佛教經論,如「三十七佛子行」,龍樹菩薩所著「勸戒親友書」,巴珠仁波切於約150年前寫的「佛法與世俗的教言」,並要他們背誦。今年仁波切將會開始教授寂天菩薩寫的「入菩薩行」。而這位喇嘛則是負責在上師離開後,繼續為小喇嘛們重複教導這些經論。
  3. TASHI DORJEE 他是一位瑜伽師,主要是教導新來的小喇嘛認字,練字及照顧他們生活,起居。 在這裡,每位年紀小的喇嘛都會由一位年紀大的喇嘛陪伴和照顧。

這79位小喇嘛,除了學習基本的經典課程外,仁波切還在日常生活中觀察他們的因緣和性向,發掘和培養他們的天賦,其中21人已可以繪畫佛像(綠度母),10人學習雕刻佛像等藝術。

每日小喇嘛們都需要輪任負責規律的生活作息,如當家、煮飯,領導唱誦等工作。為了配合弘法所需,仁波切正在計劃分批送他們出國,學習其他語文,如中文、英文及顯宗法門等多項科目。

 小喇嘛的每天定修時間表
 5:00am-5:30am   先唸誦蓮師咒語 
 5:30am-6:30am   21度母長法本(隔天)/ 16羅漢法本 
 6:30am-8:00am   早餐 
 8:00am-10:00am   學習及背誦經論及法本 
 10:00am-11:30am   靜坐(這是上師特別要求閉關喇嘛教導小喇嘛止觀禪修。) 
 11:30am-1:00pm   午飯(飯前要先唸20分鐘供養文) 
1:00pm-2:45pm 學習繪畫及雕刻 
 3:00pm-5:00pm   大黑天及其他護法法本 
 5:00pm-6:30pm   學習書法及文法 
6:30pm-7:30pm   晚飯 
7:30pm-9:00pm  學習密續(包括咒語、手印、法器、唱誦及多瑪等) 

 

 小喇嘛的每月之共修時間表
 每月藏曆  
5號  長煙供(主要是下供,約3小時) 
8號  四臂紅觀音(約4-5小時) 
10號   三寶總持蓮師薈供(約3小時) 
13號  煙供(主要是上供,約3小時) 
15號  勝樂金剛(約4-5小時) 
23號  21度母(約3小時) 
25號  金剛亥母(約4-5小時) 
29號  大黑天(1天) 
30號  東方不動佛(約3小時)
   

 

 

 

 

 

 

 

 

 

 

每個星期天,老師都會安排看錄影帶,內容包括有大寶法王在印度菩提迦耶主持之祈福法會,世界地理常識甚至中國的西遊記等等,以增廣他們的學識和見聞。 目前,這些小喇嘛現在已經可以獨立敲打法器,年齡大的已經可以基本掌握法務佛事,因此對附近約5,000-10,000名居民,在生活上有很大的幫助。



三
乘
大
樂
林

IMAGE

最新消息

殊勝的紅財神暨咕嚕咕咧法會 ...
更多內容...

甘露活動

2008年普巴金剛灌頂曁供燈祈福許願吉法會 ...
更多內容...

甘露相簿

瀏覽

甘露影片

瀏覽
Bootstrap is a front-end framework of Twitter, Inc. Code licensed under Apache License v2.0. Font Awesome font licensed under SIL OFL 1.1.